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今天是: 天气: 本站搜索
达拉特旗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
日期:2017-10-12  来源:  作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促进我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国家、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旗实际,特制订本规划纲要。

一、序言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达拉特旗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旗的第一动力。旗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十一五”至今,团结带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我旗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宗旨,大力推进“人才强旗”战略,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初步健全,人才开发机制改革逐步深化,各项人才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旗人才资源具备了一定规模,整体素质逐步提升,结构布局有所调整。其中,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6840人,占全旗人口的11.5%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占到人才总量的50%35-45岁的中青年人才占人才总量的74.8%,高层次人才数量达到2321人,占人才总量的6.3%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11.2%,产学研合作、引才聚智工作初见成效。人才发展为我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从现在起到2020年达拉特旗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旗人才事业走规模化、系统化、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新机遇、新要求、新任务,我旗人才工作和人才发展面临新考验和新挑战。一是当前人才队伍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求还不相适应,二是当前人才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还不相适应,三是当前人才发展环境与人才发展的外部需求还不相适应,支持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各类人才尚未形成有效集聚。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推动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开拓眼界、开阔思路,大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努力营造宜居宜业的人才发展环境,开创达拉特旗人才工作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战略部署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理念,围绕贯彻落实“人才强旗”和“科教兴旗”战略,以建设“人才生态涵养区”为总体目标,以“人才优先,需求导向;高端引领,整体提升;创新推动,强化服务”为基本方针,加快推进现代化特色城市、现代化产业园区和重点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从改革管理机制、创新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措施、优化人才环境着手,大力推动产业中端人才和实用人才开发,打造一支协调发展、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人才队伍,为引领我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进程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方针

——人才优先,需求导向。确立推动人才发展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确保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政策优先落实,人才需求优先满足。确立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导向的人才工作路径,将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使用与培训相结合,盘活存量,提升增量,激发活力,优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高端引领,整体提升。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积极引进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处于科技前沿水平的创新团队,集聚一批急需紧缺产业骨干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育一批善于组织领导、推动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人才,一批善于开拓市场、将企业做强做大的企业家人才,一批善于养殖种植、带头创业致富的现代农牧业实用人才,要引育齐抓,分头试点、统筹推进,整体提升我旗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创新推动,强化服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突破阻碍我旗人才发展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束缚,大力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在人才流动配置、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各重点领域,探索新思路,推出新举措,构建前瞻性的政策网络体系。大力推进我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在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内容,转变服务方式上实现新突破,构筑西部地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县域人才发展综合配套体系。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达拉特旗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支在西部地区具有县域相对竞争优势,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优化、善于创新创业创优的人才队伍;建成鄂尔多斯市域自然优美、宜居宜业、开放包容、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人才生态涵养区,实现人才强旗

2主要目标

——人才队伍规模稳步增长。“高进低储”,推动我旗高层次人才数量和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促进人才规模、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到2020年,使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3万人,增长率达70.3%人才资源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鄂尔多斯市各旗区平均水平,有力支撑我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人才结构调整完善到位。推动六支人才队伍协调发展,煤电、化工、冶金、建材、光伏、高新技术六大主导产业人才有效集群,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人才优势形成。促进产业实用骨干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量增质升,第三产业人才、非公领域人才合理分布,实现人才发展、产业发展、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人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3%,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达到34%,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45人,党政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2%,人才总体素质水平居于全市前列,各类人才履职适岗能力显著增强。

——人才发展环境改善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完善,评价、引育、流动激励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政策网络体系构建基本完备。人才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基本实现,推动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干的载体平台建设走到全市前列。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16%,各类人才对发展环境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人才产出效能逐年递增。规划期间,各类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专利授予数量稳步提升,人均GDP产出超过18万元,人才贡献率达到39%,新型工业、现代农牧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产出效能在西部县域经济区达到先进水平。

1  达拉特旗主要人才发展指标

类别

  

单位

2012

2015

2020

队伍

人才资源总量

万人

3.7

5.1

6.3

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量

——

35

45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率

%

11.6

19

23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的比率

%

30.7

32

34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率

%

11.2

18

25

环境

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

%

——

15

16

效能

人均GDP

万元

13.7

15.7

18

人才贡献率

%

——

35

39

(四)战略部署

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协同推进。2015年前,强基提质,在人才机制改革、政策创新、制度完善、环境改善上有所突破;到2020年,全面实现各项人才发展目标,建成呼包鄂知名的人才生态涵养区,确立西部县域经济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第一阶段,从2013-2015年:夯实基础。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资源配置格局,以达拉特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引才育才、量才施用、优化结构,基本实现人才、资本、知识、技术要素的有效融合。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人才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才资源开发走向规模化、系统化、内涵式的发展道路;

——第二阶段,从2016-2020年:全面达标。以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沿黄经济带上富有特色的县域经济体为目标牵引,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人才制度体系,形成一支与经济社

会发展相适应、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优化、善于创新创业创优的人才队伍人才工作品牌矗立建成西部地区具有优良开放品质、一流自然、人文、社会环境、吸引各方产业人才争相汇聚的人才生态涵养区,对达拉特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引育产业发展领军人才

围绕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大力加强产业高端领军人才集聚。通过重点实施优秀企业家发展工程、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培育工程、域外专家借力工程和银色人才二次开发工程等,以项目为载体,园区为基地,服务为先导,政策创新为动力,建立一支包括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草原英才”、“天骄英才”在内的金字塔型高端人才梯队。以此带动和吸引一批拥有自主发明专利,掌握产业核心技术,代表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扶持一批成员结构合理、学术积累丰厚、体现我旗产业行业特色和优势的创新人才团队;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通晓国际营商规则、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中青年优秀企业家;引进一批海外留学人员、海外科学家、工程师、外国专家等创新创业人才。逐步完善我旗人才链条,塑造人才生态,实现人才有序集聚,打造智力交互网络,建成若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高地。

(二)着力优化人才开发结构布局

以打造“人才生态涵养区”为目标引领,以争创自治区级创新创业人才基地为契机,围绕煤电、化工、冶金、建材、光伏、高新技术六大主导产业,及金融、物流、信息、旅游、环保、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积极实施现代农牧业实用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教育名师、医疗名家、文化旅游骨干人才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工程,抓紧培养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经济社会发展骨干人才和中坚力量。基于重点产业和优势项目,加大人才发展投入与科技创新投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推动跨域人才交流合作,构建后备人才供给渠道,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产业要素集聚地,建设产业人才集聚平台,积极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人才转移,推动人才服务配套产业大发展,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新创业和社会发展人才生态集群。

2  达拉特旗主导产业人才发展规模

产业、专业领域

/人才分类

人才规模目标(新增)

2015年(人)

2020年(人)

煤电产业

产业人才

2200

3800

经营管理人才

200

500

专业技术人才

500

1000

技能人才

1500

2300

化工产业

产业人才

3200

4200

经营管理人才

300

500

专业技术人才

800

1200

技能人才

2100

2500

冶金产业

产业人才

3200

5000

经营管理人才

300

500

专业技术人才

700

1200

技能人才

2200

3300

建材产业

产业人才

3500

5500

经营管理人才

300

500

专业技术人才

500

1200

技能人才

2700

3800

光伏产业

产业人才

200

290

经营管理人才

25

45

专业技术人才

50

65

技能人才

125

180

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人才

1500

2500

经营管理人才

150

500

专业技术人才

500

800

技能人才

850

1200

六大主导产业

总量

产业人才

13800

21290

经营管理人才

1275

2545

专业技术人才

3050

5465

技能人才

9475

13280

(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引进与培养并重、引才与引智并重、聚才与用才并重,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以党政机关中层正副职及后备干部为核心,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体系为重点,加强干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力量,积极开展网络在线学习,着力提升党政人才的城市建设管理能力、产业管理能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开展基层、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双向交流挂职活动,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的锻炼培养力度,造就一支政治坚定、治旗有术、勇于创新、服务高效、勤政廉洁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以引进、培育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核心,以加快达拉特旗企业家人才库建设,推进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选聘进程为重点,选送优秀党政干部到企业输入式挂职、传经送宝;积极组建达拉特旗企业家论坛,搭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交流互动平台;与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境内外学习培训长效机制,着力提高本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驾驭市场、发展产业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创优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核心,以重点产业、行业本科学历及以上人才引育为重点,大力拓展产学研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作站、创新创业基地、研究生实训基地的作用,通过高学历培养、项目培养、接班培养、国内外进修培养、实践培养等方式,加大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以推行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加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完善社会激励机制,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技有所长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以提升技能型(实用性)人才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在充分发挥企业引进、培养高技能人才主体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职业学院、技校与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办学合作活动,加强高校毕业生实用技能培训,加强产业技能人才适应性培训,推动技能人才由传统熟练操作工向新兴行业高技能人才与复合型技能人才发展,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我旗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提高农村牧区实用人才文化素质、科技知识、农牧种养技术技能为核心,以建设市农牧学校、万通现代农牧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等农业专家智力积聚区为重点,广泛开展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完善优秀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选拔、培养、激励等制度,对农牧业生产经营能手和农村经纪人进行重点培养。围绕农牧业产业发展,扶持和规范行业协会组织,大力组织各类农村牧区实用人才交流互助。建立科技特派员与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结对帮扶制度,提高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的领富带富水平。依托农村牧区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技术技能,能够带头致富的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队伍。

以推动社会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以社区管理、社会安抚、社会救助、工青妇等相关人才大规模培训为重点,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其专业管理能力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积极开展覆盖社会工作各个领域的职业资格评定工作,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梯次。积极组织创建社会行业协会组织,探索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网络,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志愿者服务人才队伍、一支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四)积极建设人才涵养环境

以绿色、智慧、低碳、环保理念营造一流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超前规划建设水、电、气等公用设施,构建高标准的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大力发展高品质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商务中心等社会配套事业,持续提升城市工作生活品质。构建前瞻性的人才政策,推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产业聚才、项目聚才、乡缘聚才,促进高素质人力资源向达拉特旗集聚。以打造产业人才社区为突破口,逐步提升公共管理和人才服务水平,全面优化我旗人才成长环境、创新创业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留足绿色空间和未来发展空间,增强我旗人才发展后劲和承载能力。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打造重点产业人才集聚平台

以达拉特经济开发区、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和万通现代农牧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构建煤电、化工、冶金、建材、光伏、高新技术、新能源、沙产业、现代农牧业等产业合作平台、技术研发平台、人才配置平台和智力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力度,鼓励企业建设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吸引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园区建立独立法人研发机构。加快建设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加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力度。着力完善园区生活配套和基础设施,打造“人才小高地”。

依托达拉特经济开发区新型建材、能源化工、高端冶金、装备制造、光伏、高新技术、热电联产、氯碱化工产业集群建设,扩展与合肥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稀土研究院等的产业合作;依托恩格贝生态示范区、万通现代农牧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强化与中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美国维蒙特工业公司等的战略合作。大力推动高层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采取灵活措施在高层次人才引介、项目引介、人才公寓申请、科研立项、职称评聘、宣传推介方面予以政策倾斜。筹建“草原英才”工作站,充分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机构汇集人才的作用。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工作部门联系机制和定点联系人制度。2020年前做强8个左右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建成4家自治区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柔性引进紧密联络型院士3-4名,带动、培养、集聚各类产业人才上千名。

(二)构建急需紧缺人才开发渠道

联合旗内外大中专职业院校,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人才开发战略联盟,设立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由政府提供生活补贴、保障住房或租房补贴,广泛吸纳西部地区及内蒙籍应届高校毕业生作为储备人才到我旗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回炉”培训。积极引导企业与培训机构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训过程。建立完善产业储备人才落户、社保、医疗、技能定级、职称评聘等一系列人才服务体系。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引进发达省区技能人才培养机构到我旗开办分支机构、异地办学。到2020年,建立1所高等职业院校分校,1-2所设备先进、技术实用、资源共享的职业技术学校,一批技师公共实训基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供需预测机制,建设供求信息和市场工资信息发布平台。逐步破除高技能人才引进的社会障碍,积极扩展青年技能劳动者职业发展通道,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贯通的相关办法。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推荐参加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评选。

(三)完善创新创业市场服务体系

探索建立区域开放的人才资源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著名人才猎头公司、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到我旗开设分支机构,以此带动和吸引一批人才服务机构集聚我旗。探索与知名猎头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放式、大手笔招揽高层次人才。积极推动本地人才服务机构产业化发展。建立市场导向的人才创新创业融资渠道,健全以市场运作为主要方式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人才与资本深度契合的支持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重点产业园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大力引进、培育创投基金、风投基金、天使基金、种子基金,搭建融资平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集聚担保、保险、证券期货、小额贷款以及审计、财务、评估、律师、咨询等各类投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创新创业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再担保机制,拓宽高层次人才融资渠道。

(四)建立跨域人才开发合作机制

按照“市场主导、开放公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与经济发达、产业互补、人力资源富集地区建立跨区域人才合作平台。以推动区域人才资源有效整合为目标,瞄准内蒙古周边地区,在人才市场、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共享、人才流动、人才信息等领域,建立人才合作开发使用机制。建立与对口地区人才工作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和长效沟通机制。以跨区域人才合作平台为基础,设立特聘岗位或挂职岗位,引进发达省区优秀经济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我旗经济社会建设和人才开发工作。加强与对口地区工商界、学术机构及社会机构的互动沟通,建立双方行业协会、学会的合作联系,为投资、贸易、研发、创业、育才等方面开展协作提供载体平台。

(五)健全人才发展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达旗人才服务大厦”,为各类人才群体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便捷的“一站式”专窗服务、“一条龙”全程服务和“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挂牌成立“达旗人才创新创业中心”,协助创新创业人才办理暂住证,在工商、税收、贷款等服务领域开辟人才绿色通道,实行首办问责制,建立专员贴身服务机制。对合理流动而调档受阻的急需紧缺人才,实行无档引进,由相关单位给予重建档案或续档服务。政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免费人事档案保管服务。高层次人才配偶随迁的,由政府部门协调推荐就业岗位。建立人才服务需求调查机制,逐步完善服务种类和服务内容。在各单位各部门及苏木(镇)、街道办事处建立人才工作室,在人才较为集中的民营企业建立人才工作联系点,构建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贯通、协调一致的人才工作服务网络。

(六)建立人才数据信息服务中心

整合各类人才信息资源,完善人才基础信息数据,加快建设达旗党政人才信息库、农村牧区实用人才数据库、社会工作者数据库、技能型人才数据库、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数据库、农村牧区实用人才数据库和达旗籍高校毕业生数据库,健全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数据库,全旗各类人才统计、分析、预测和管理提供信息平台。健全人才资源年度统计调查和供求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完善达旗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和人才紧缺指数发布机制。加快人才信息化改造步伐,完善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重点领域和企业人才的信息综合服务功能。建立社会化、公益性、开放式、安全性的人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科学化、集约化、便捷化管理和服务,扩大人才信息网络规模,重点保障人才信息安全。

(七)打造人才生态涵养家园

围绕打造达旗优质工作生活家园,建设一批集产业、居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通过建购并举、购房补贴、房租补贴等方式,加快建设集公寓、休闲、体育、文化、教育、中介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人才集聚社区。统一规划和建设一批专家公寓、人才公寓配套建设中小学、社区医院及文化体育场馆。引进和集聚一批高水平人力资源服务中介、家政服务、快递公司、儿童托管中心等生活服务机构,设立生活服务信息中心,为各类人才提供“一线即通”的优质生活配套服务。2020年,完成总量1500套的人才公寓建设规模,建成2个左右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在鄂尔多斯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才集聚社区”示范区。

五、体制机制创新

(一)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

创新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建立党政“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各苏木镇(街道)、旗直部门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健全苏木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建立人才重大政策、重要工作部署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监督落实机制。建立旗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完善旗党政领导直接联系专家制度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积极组织开展“专家讲坛”、“建言献策”、“结对互动”等特色活动,为高层次人才发挥引领创新、决策咨询、带动示范作用搭建平台。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增强人才工作合力。

(二)健全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以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突出培养创新人才,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推广定期培训和带薪培训办法。健全我旗技能教育、成人教育和国民教育体系,改革人才培训内容,建立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调控机制。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中等职业学校和鄂尔多斯职业学院为基础,“企业+院校+人才”的订单式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产业人才开发推进机构,负责谋划完善全旗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支持驻旗大中型企业与域外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加强“呼包鄂”产业人才开发合作,大力推动委托包头相关机构代为培养产业人才的“嫁接工程”。广泛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构建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的终身教育体系。

(三)健全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不唯经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原则评价发现人才。坚持重在群众认可,能力与业绩并重的党政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及能力素质评价考核机制。坚持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以任期目标和工作业绩为依据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坚持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坚持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院校职业资格认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建立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分类分级评价办法。健全社会工作者分类分级评价办法。把评价人才与发现人才结合起来,建立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实施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识别人才的机制,健全举才荐才的社会化机制。

(四)健全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区域、城镇、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限制。引导各类人才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支柱产业和基层流动。健全党政、事业单位人员进入、退出渠道,完善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选拔党政人才的制度办法。实施公职人员到基层服务和锻炼的派遣办法。采取政府购买岗位、报考公职人员优先录用等措施,鼓励和引导优秀高校毕业生来我旗就业创业。

(五)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建立有利于推动创新创业的人才激励保障长效机制。鼓励探索人才资本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和办法。探索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和年薪制。建立对特殊人才的津贴激励制度。对重点企业重点人才的子女上学、配偶就业、学习培训、人才项目入选提供支持帮助。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社会保障体系。

六、重大人才政策

(一)人才投入优先保证政策

加大人才专项投入力度,保证人才资源优先投入。2013年起,设立总额为500万元的旗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列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以后根据财政发展状况逐年递增。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高层次、高技能和紧缺人才引进培养,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及各项人才创新创业优惠政策落实。探索设立达拉特旗政府引导“科技创新创业基金”,与人才工作专项资金配合使用。

对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自治区“草原英才”、鄂尔多斯市“天骄英才”等高层次人才在达旗创新创业且有突出贡献的,旗财政给予一次性最高奖励50万元。对于高层次人才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鼓励和支持产业范围内开发项目、创办企业的,创业启动资金可实行预付保证金的办法,并最高给予300万元的政府创业资金、提供融资担保以及3年最高300平方米免租创业场所支持。对在我旗购房安家的高层次人才给予10-40万不等的安家补贴。对我旗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每人每月给予1000-2000元的生活专项补贴。凡调入我旗的国家“千人计划”、自治区“草原英才”入选者,且与用人单位签订五年以上聘用合同的,5年内每人每月分别给予5000元和3000元政府津贴。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税收、贴息等优惠措施,鼓励企业成为人才开发融资主体。到2020年,实现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高于市各旗区平均水平。

(二)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政策

整合教育、科研和产业人才培养资源,由政府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多种形式的政产学研联盟。支持企业与旗内外著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联合建立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实践基地等形式,大力引进创新团队带头人,共同培养实用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训基地与企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双向交流、兼职兼聘,建立联合培养技能骨干“双向师资”,联合培养研究生“双导师制”。启动一系列重点科研课题、工程计划、产业联合攻关项目,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推动跨域产学研合作,聚集、带动、培养一大批产业人才。树立“定制化”、“应需化”人才开发理念,实行短缺人才“预定”和“预购”制度。大力引介外部智力,帮助驻旗企业制定和完善发展战略、产品定位和技术创新路线,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大学生实习创业基地”,通过“学校+基地+项目+导师”模式,大力培养实践型创业人才。

(三)创新推动激励试点政策

推动旗内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等方式,调动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技成果投资、对外转让、合作、作价入股等项目收益分成方式对高层次人才实施分红激励。对旗内各类人才技术入股、成果转让、期权激励获得的收益,以及获得国际、国家、省、市等各种科技或人才奖励收入,实行个人所得税缓税或免税政策优惠,税差部分由人才专项资金补齐。设立旗“科技创新基金”,支持我旗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自主选题、自主聘任科研团队、按照规定自主使用研究经费,适当提高人员经费预算比例。为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业绩突出的技术创新人才和创业经营人才提供代理申报,破格评定相应职称及推荐入选各类人才项目工程的协助服务。

(四)优化人才住房保障政策

坚持突出重点和统筹兼顾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建立“梯度分明、配置合理、功能齐全、生活便利”的人才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对于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分别给予购房补贴、免费租住、租房补贴等住房优惠政策。探索建设各类人才公寓、专家公寓,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自行解决引进各类人才的住房问题,积极引导和鼓励其他集体经济组织或民间资本投资人才住房建设。

(五)非公人才发展鼓励政策

切实解决非公人才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和参加社会活动等方面存在的机会不均等问题。切实保障非公人才了解和享受政府在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等方面的各项政策。政府提供的人才创新创业资金、人才培训项目和人才公寓等公共资源向非公人才平等开放。政府组织的各种表彰奖励、优秀专家评选、拔尖人才选拔、政府特殊津贴申请等,非公企业组织人才平等参与。

(六)无缝隙人才公共服务政策

率先建立一体化人才服务网络,实现“一口受理、协同办理”。健全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企业用工登记、争议调解仲裁、人事档案管理、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规范就业、培训、职称、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服务标准,建立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推进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大力推动政府购买人才开发相关公共服务产品。

(七)人才表彰激励政策

加大表彰宣传力度,对推动人才工作贡献突出的单位、部门和优秀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对其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设立达旗“杰出人才”奖,对在产业经济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授予“达旗之星”、“创新之星”、“创业之星”、“技能大师”、“首席专家”、“首席工人”等荣誉称号并给予重奖。设立“达旗伯乐”奖,对引进高层次人才作出贡献突出的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探索建立优秀人才评选表彰的长效机制。

七、重点人才工程计划

(一)党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

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需要,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素质能力建设为核心,全面提高党政管理人才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采取考察参观、挂职锻炼等形式,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公职人员到发达省区及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国(境)内外先进地区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党政人才大规模轮训活动,着力推动广大党政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管理理念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到2020年,建立5个以上覆盖各级各类党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品牌项目,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党政公职人员能力提升体系。

(二)优秀企业家发展工程

以达拉特产业结构转型为契机,将培育大企业与培养企业家相结合,重点培养和扶持煤电、化工、冶金、光伏、建材、生物医药、新材料、金融、物流、节能环保、现代农牧业等高级产业经营管理人员。创建“企业家沙龙”,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依托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知名培训机构,以联合办学、进修交流等形式,构建开放式教育培训网络。分批分类分层推进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到发达省区交流学习。到2020年,培育2-3名能够带领企业进入全国500强的卓越企业家,30名能够带领企业在自治区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家,100名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企业家。

(三)现代农牧业实用人才培养工程

围绕建设呼包鄂地区优质农畜产品基地的发展目标,着力构建基层农技服务推广体系,免费对农民开展特色种植、生态畜牧、水产养殖等现代农牧业产业知识、技能和农牧区经营管理培训。建立农村牧区人才实训基地,通过开展技术交流、学习研修、观摩示范,着力培养农牧业技能服务型、经营管理型和科技服务型人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农牧业实用人才使用、评价激励等相关政策。到2020年,培养农村牧区生产型人才650名左右,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型人才50名左右,农村牧区技能服务型人才200名左右,农村牧区科技服务型人才300名左右,农村牧区社会服务型人才120名左右。

(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发工程

以职业化和专业化为目标,逐步拓展社会工作领域,分类推进岗位设置,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逐步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健全志愿者服务体系和工作督导机制。结合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和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发一批社会工作服务和实践岗位,每年开展职业化培训,初步形成面向基层各领域、各环节的社会工作人才开发链条。规划期间,每年培训50名社会工作管理及督导人才、100名基层社会工作者,培育2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设3个旗级社会工作实训基地,争取每个苏木镇、街道至少有1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站),每个社区要有1名专(兼)职的社会工作者。到2020年,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2000名左右,其中具有国家级职业资格的达到150名以上造就一支规模覆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收养服务、社区建设、优抚保障、社会慈善、减灾救灾、社会安全、司法矫正、教育卫生等领域,专门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等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五)高技能实用人才培养工程

全面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大力引进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办学机构,积极建设“达拉特高级技师学院”,支持职业院校从行业企业及其他部门引进高水平教育师资。健全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奖励和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技能大师授徒、传承”制度。通过实施岗位轮换、工作丰富化,大力培养掌握多种技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将技能人才工资福利待遇与所在岗位、所持技术等级证书相挂钩。技师、高级技师分别对应享受中级、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有关待遇。规划期间,每年选派10名职业院校、技工院校骨干教师赴国内外学习深造,每年培训技能实用人才3000人次,各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的参训率保持在80%以上,每两年评选表彰5名左右优秀高技能人才,在重点行业企业评定一定数量的“首席工人”、“工种带头人”、“首席技师”。到2020年,建立1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达到10个,全旗技能型人才达到15000名以上,其中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达到5000名左右。在重点产业领域涌现出若干自治区级工艺技能大师、技能比武大赛获奖人。

(六)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培育工程

依托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机构、重点载体、重点学科、重大科技项目,大力培养开发一大批科研、产业领军人才,一大批产业发展骨干人才。

2020年,在煤电、化工、冶金、建材、光伏、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农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培养、引进硕士博士50名左右选拔旗领军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0名左右培育各类“扎根型”、“通用型”、“优化型”实用技术拔尖人才300名左右。对入选者,在财政、融资、税收、住房、以及场地设施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要求有条件的单位为其配备工作助手、设立工作室;进入企事业单位的可直接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到满编事业单位工作的可待编安置;对列入旗领军高层次人才计划的每年给予8万元经费支持,对列入中央、自治区人才计划的给予1:1配套支持。2020年,争取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草原英才”、“天骄英才”、“鄂尔多斯英才”入选者达到15名左右。

(七)域外专家借力工程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鼓励旗内单位柔性引才。每年开展院士企业行、院士学术论坛、院士人才结对培养、院士重大项目咨询评估等智力服务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柔性引进北京、上海、陕西、东三省、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产业中坚和骨干人才群体来我旗解决技术难题,指导培训专业人员探索招聘政府特殊雇员、政府高级顾问,聘请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专家来旗服务。2020年前,建立3个左右院士工作站,紧密联系40名以上域外高级专家提供智力服务,招聘政府特殊雇员10名、聘请政府高级顾问15名,年均柔性引智达到60人次以上。到2020年,在重点产业领域设置30个兼职岗位,确定15个研究课题,柔性引进各类专门人才300人次以上。

(八)银色人才二次开发工程

以旗内外优秀离退休专家、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组织各相关单位按需返聘,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余热和传帮带作用,带动中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规划期间,柔性集聚一批高校院所、政府部门和工矿企业的离退休专家、司局级干部、企业家,技术能手来我旗发展。到2020年,在重点产业领域设置500个银色人才兼职、返聘岗位,确定研究课题50个,柔性引进各类域外退休专家600人次,重点资助30名退休高层次人才来旗服务。

(九)教育名师培育工程

围绕“科教兴旗”战略,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重点加强基础教育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培养,打造高水平教学名师和教研团队。进一步推行校(园)长公开选拔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实施农村教师津补贴制度和名优教师奖励工程健全“内培外引”的人才开发机制,对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全日制本科及研究生到我旗从教的,给予奖励支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鼓励教师学习交流,健全鼓励教师终身从教的工作机制,施行“教育功臣”评选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潜心教学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名校长、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完善教师梯队建设。规划期内,建立10个教学名师工作室,5名校长工作室,到2020年,培养5名左右在全市产生一定影响的名校长,10名左右在全市产生较高声誉的教学名师、30名左右各学科带头人。

(十)医疗名家成长工程

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持续壮大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优化医疗卫生人才结构。2020年,使系统内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到75%以上,每年柔性引进各类专家100人次,每年选派100人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北京、呼和浩特、包头等知名医院进修学习;采取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建立名医工作室等方式,在病理学、腹腔镜等优势学科,造就8名左右全市知名的卫生医疗专家,培养30名左右专业学科带头人,在每个重点学科形成一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梯队。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社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50名骨干全科医师,30名左右公共卫生骨干人才,建立一支能够担负起新时期应急、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任务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十一)文化旅游骨干人才培养工程

适应建设文化强旗,提高达拉特旗文化软实力,做大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的需求,围绕蒙元文化、黄河文化、生态文化建设,着力培养一批民族和地方特色文化、旅游领域优秀骨干人才。以响沙湾、恩格贝、释尼召、昭君城等景区资源为依托,通过培训、引进、共享等多种渠道,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到2020年,培养草原文化产业领军人才3-5名,在市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化艺术名家5名左右,蒙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8名左右,基层文化、文博管理人才50名左右。同时,培养、引进中高级优秀旅游景区管理人才30名左右,旅游产业复合型人才80名左右,导游骨干人才150名左右。

(十二)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围绕促进商贸流通、现代金融、产业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大力引进、培育现代服务业骨干人才。规划期间,实施千名服务业领导干部、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采取“内培外联”方式,重点学习服务业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和基本经验,了解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以及发展规律,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熟悉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通行规则的服务业高端人才、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和社会培训机构,每年举办金融、商贸、物流、中介等各类服务业人才培训班,年均培训行业人才300人次。到2020年,引进10名左右熟悉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和经营管理的服务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金融保险、无水港物流、贸易营销、科技信息、房地产、商务服务等产业骨干人才1500名左右。

八、规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将人才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旗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和实施办法。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和人才机构建设,加大对人才工作队伍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各单位“一把手”承担规划纲要贯彻落实的具体责任。建立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制度,明确各项目标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和质量标准。对人才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并纳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领导班子考核体系。

(二)健全规划体系

实现人才规划与科技、教育规划等各专项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各部门、各单位要立足实际,从解决当前最紧迫、最突出的重大问题入手,制定本部门、本单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强对人才规划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建立定期通报、年度评估和修订调整制度。

(三)营造环境氛围

大力宣传我旗人才发展重大战略和方针政策,及时宣传规划实施中的典型经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容许失误的工作环境,营造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友情链接
   
达旗文明办
版权所有:中共达拉特旗组织部 |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477-5212343 | 建议使用:1024*786分辨率 | 蒙ICP备130028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