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争先进 党群连心促发展
——达拉特旗恩格贝镇乌兰村党支部简介
乌兰村位于恩格贝镇西北部,全村总面积73.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万亩,辖13个生产合作社,总户数791户、总人口2010人。村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6人,其中妇女党员15人。村内产业主要以种养殖为主,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0元。该村原名乌兰壕赖(蒙古语,红色的小溪),因布尔色太沟经过境内流入黄河,所过之处土质为红色,故而得名。1958年、1964年先后更名为哈日包德格(蒙古语,黑色的坝)和乌兰,1983年设乌兰行政村,2006年与新胜村合并,沿用现名至今。
近年来,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结合五级示范引领、“三到两强”、千名干部下基层等活动,通过建强组织、优化服务、项目带动等措施,由二类村晋升为一类村,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加强,党务村务管理更加民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重新焕发新生机。2015年被评为全旗先进基层党组织。
抓好组织建设,增强新活力。村党支部坚持把加强班子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采取“两推一选”(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的方式,把政治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进班子,并通过建立村干部“分片联系定责、联户服务定人、学习教育定时”以及公开服务承诺、述职述廉、群众民主测评等机制,强化对村干部监督管理和行为约束。广泛开展“设岗创优”活动,有31名无职党员认领了公共服务、宣传监督、维护稳定等6类工作岗位,划分党员责任区,有效激发了党员活力,在今年党员先进性考核管理中有13名党员被评为先锋党员。严格落实“532”工作法,在重大事务决策前,村“两委”成员都要入户征求意见,并及时对党务、村务、财务进行公开公示,有效规范了村级组织运作,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坚持为民利民,树立新形象。2014年村党支部积极争取资金8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550平方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阵地。实行村“两委”成员周三集中办公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积极构建了以党员包户问事、党群民主议事、上下联动办事为主要内容的旗、镇、村和基层党员四级服务体系,由42名党员干部联系服务350户常住户,累计为村民代办各类事项240余件,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困难53件,调解矛盾纠纷35起。积极争取“十个全覆盖”、农网改造等项目,累计完成危房改造356户,新建村卫生室、便民连锁超市各1处,修建通村油路6.1公里,硬化巷道8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3公里,改造低压线路16.6公里,彻底解决了水、电、路等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
突出项目带动,开创新业绩。通过党员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促进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广大党员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大力推进国土整理和水权转化项目,累计整理土地8600亩,配套安装变压器15台,新打机井58眼,修建扬水泵站1座,修建灌溉渠道2公里,农牧业基础配套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在保障传统产业增收致富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发展苗木繁育特色产业,目前已发展种植户31户,累计种植面积达300亩,人均增收800元。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将依托丁红湾、乌兰水库等辖区内旅游资源,发展服务业;筹划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对11000余亩沙梁地进行开发利用,打造村集体苗木繁育基地。
培育村风民风,塑造新风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重新修改完善了涉及村务管理、公共卫生、村风民俗、邻里关系等6大类23条合法、合理、易记、管用的《村规民约》。积极开展群众性文明新风创建活动,开展“十星级示范户”、“村容村貌整治示范户”、“美丽人家” 和“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累计评选各类先进典型37户,通过群众身边典型引领,进一步营造了全村户户创文明、家家争和谐的良好氛围。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组建文艺宣传队,创作符合本地特色的宣传作品30余部,先后参加旗电视台“乡土风”文艺演出2场次,开展村级文化活动20余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